|
油橄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浏览数:1362次
一、主要病害 (一)油橄榄肿瘤病 主要症状:为害植株的枝干、根颈、根部。在受害部位先见灰绿色的绿豆大小瘤状突起渐长变为扁球形,表面粗糙,出现不规则的深裂纹并干枯,后在其周围出现扁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海绵状或木栓化次生肿瘤,不断侵害新老枝条,使枝条逐渐枯萎,延及树干,引起环缢,造成全株死亡。肿瘤内灰白色至浅褐色,组织疏松,有一至数个空腔,腔周围常见褐色带。遇阴雨天气,病原菌常由孔道溢出附在瘤外,呈褐色粘液状。 防治方法:1、严格实施检疫。对染病的苗木和插条等繁殖材料,应集中烧毁。2、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剪除有肿瘤的枝条,对较大植株主干上的肿瘤可做局部切除,切除时应将全部肿瘤包括肿瘤外围部分健康组织一并切除;切除的病枝及其切除物应立即集中烧毁;感病植株经治疗后,如继续发病,应予彻底挖除烧毁。3、修剪伤口用饱和的高锰酸钾溶液或80%碱式硫酸铜可湿性粉剂600—800倍液消毒;修剪工具用1%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处理;工作人员的手及树体病患附近均用75%的酒精消毒。4、病树刮治:于春季彻底刮除发病枝干上下的病组织,用75%的酒精消毒,再涂上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。5、秋收采果时,避免使树体受到损伤。 (二)油橄榄孔雀斑病 主要症状:为害植株的叶片、果实和枝条,病斑在叶片表面初为灰色小圆点,周围呈褐色,后逐渐扩大形成环状,周围颜色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。在温暖的月份,病斑外围多有一个柠檬黄色晕圈,形如孔雀羽斑。果实成熟季节由于高温多雨易被感染,果实表面出现圆形红褐色病斑,略有下陷。 防治方法:1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。2、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措施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。3、严格检疫。及时剪除、烧毁病枝,病叶、病果,以消灭越冬病原菌。4、药剂防治。雨季开始,每隔15—20天喷1次1.5%波尔多液或50%多菌灵500倍液,用以抑制孔雀斑病的发生和发展。高温、雨后喷药效果较好。但波尔多液浓度不宜过高,否则会引起落叶。 (三)油橄榄煤污病 主要症状:在叶片和嫩枝上形成黑色霉层,犹如煤烟。严重时造成植株枯萎。 防治方法:1、选择适宜造林地。阴坡或凹地易发病不宜选择。2、适度修剪,加强通风透光。3、防治蚜虫类、蚧类、粉虱类。4、在病患处喷施石硫合剂,夏季用波美0.5—1度,冬季用波美3—5度消灭病菌。也可直接对叶面撒施石灰使霉层脱落,或用机油乳剂200—500倍液喷雾。 (四)油橄榄炭疽病 主要症状:危害果实、叶片及枝梢。果实病斑初为褐色圆形小点,由果顶向果面呈轮纹状扩展成黑褐色的中央略下陷的病斑,后期病斑中央转呈灰白色,出现许多小颗粒状黑点,果实皱缩成僵果而脱落;嫩叶失绿呈暗灰色,病点由叶缘或叶尖向内扩展,边缘黄褐色,中间灰白色,表面密生轮纹并散生许多小黑点,老叶病部呈黄褐色斑;新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,少数发生在中部,椭圆或梭形,略下陷,边缘后期黑褐色,中部带灰色,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,严重时枝梢枯死。 防治方法:1、加强栽培管理措施,及时中耕、除草、施肥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。2、秋收采果后,结合修剪清理林地,剪除病枝、枯梢,病蕾和病果集中烧毁,以消灭越冬的病原菌。3、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。弗奥、米扎较抗病。4、早春新梢生长后,喷洒1%波尔多液或波美0.3度的石硫合剂,防止初次侵染;坐果初喷施1%波尔多液或0.2%代森锰液或0.2%代森锌液两次预防。5、发现新梢顶端有枯死现象或果实有病斑发生,及时摘(剪)除,并用1%波尔液或75%百菌清600倍液或作代森锌500倍液喷洒全树,以控制病害蔓延。果病盛发期(9—10月),每半月喷洒1%波尔多液或波美0.3度的石硫合剂,喷2—3次。 (五)油橄榄青枯病 主要症状:生长季节反常的不抽新梢,叶片失水、反卷,缺乏光泽并由绿变黄。地下须根变褐腐烂,逐渐向上蔓延,地下侧根腐烂直到整株枯萎死亡,地下主根腐烂,从根部一直烂主干。根木质部变为黑褐色,根茎横切面有黄色浑浊细菌脓液溢出。6—10月为发病盛期。 防治方法:1、选择适宜林地,避免在低洼地或种植茄科植物的地上种植油橄榄。若前作是茄科植物的土壤,必须经过2年以上轮作其它作物后再种油橄榄。2、加强林地管理,及时清除感染病株。3、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,施肥时尽量减少根系的损伤。4、发病早期,及时将病部切除,并用3%糠基苯骈咪唑500—1000倍液和1:2大蒜液灌根消毒。发病后期要立刻将病株连根挖除并烧毁,对病穴用硫酸铜、石灰(1:10)进行消毒处理,经日光暴晒段时间后再填入新土进行补植。5、选用抗病品种,或用尖叶木樨作砧木进行嫁接。 (六)油橄榄根瘤线虫病 主要症状:从根部侵害,小苗或大树嫩根部受害后,在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、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,剖开可见瘤中有白色粒状物,显微镜下可见梨形线虫雌虫。病株停止生长,枝叶发黄凋萎,大部分当年枯死。以5—10年逐渐进入结果期的幼树,侧根多的被害最为严重。 防治方法:1、严格检疫,防止病害蔓延。2、选用无根瘤线虫的土壤进行育苗。对于发病的苗圃进行消毒轮作。3、用溴甲烷或氯化苦喷洒土壤,熏蒸土壤线虫,也可用甲醛水处理土壤,20日后再栽植苗木。4、防治上,在林地内不应间种感病寄主作物,如花生、黄豆、绿豆、瓜类、红薯等。5、加强肥水管理,增施有机肥时加入适量石灰。病枝要集中烧毁。 (七)油橄榄黄萎病 主要症状:此病具有土传性,感病植株叶片像被灼烧一样由叶尖向叶柄伸展褪绿变黄,叶片一部分是绿色,一部分是黄色,极少数叶片全部变黄。树势衰退,结果减少,树冠稀疏,植株矮化。切开根茎导管,薄壁组织坏死,褐黄色。暖冬、春季是发病高峰。 防治方法:1、选择适宜林地,种植马铃薯、花生、南瓜、茄科、棉花、桃等的土地不要马上种植油橄榄,对土壤消毒分析后再进行。2、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。3、增施钾镁有机肥。幼树每株按0.5kg施入,盛果树每株按1kg施入。4、发现此病,不能耕作,避免土壤加速传播。铺地膜、消毒后再进行种植。修剪感病枝条,集中烧毁。 (八)油橄榄溃疡病 主要症状:在树干的下部出现圆形、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红褐色或暗褐色的病斑,斑部皮层微下陷,当病斑扩展到绕树一周后,病斑上部的枝条逐渐枯死。多发生于高温高温的7、8月份。 防治方法:1、翻开病株蔸部四周土壤,在烈日下暴晒2—3小时,而后在覆土时撒入适量石灰。2、对病株增施一次腐熟的人粪尿,促进生长,增加抗病能力。3、发病时,全林喷洒1次1%波尔多液。 (九)油橄榄缺氮病 主要症状:叶片变小,形如弯状的镰刀。花期缺氮,致使花组织发育不良,导致落花、授精不良和落果。 防治方法:在2—7月施入速效氮肥或根外喷洒0.2—0.3%的尿素液。未结果幼树最适宜施氮量:树龄×100克纯氮;对生产力中等的结果树(单株产量30kg)可按每生产100kg果实需消耗1kg纯氮计算。正常叶片的含氮量是0.9—2.2%。 (十)油橄榄缺磷病 主要症状:植物本身不能吸收土壤中原有的磷,必须通过施肥促进吸收。缺磷会影响花芽分化而引起减产,叶片小呈绿色,没有光泽甚至枯死而脱落。 防治方法:结合春季或秋冬季土壤施基肥时间同时施入磷肥,或在开花期每隔7—10天叶面喷洒0.5—1%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.3 %磷酸二氢钾液2—3次。按生产100kg果实需从土壤中吸收0.2kg磷来计算。施磷肥应接近根系密集层。正常叶片的含磷量是0.05—0.35%。 (十一)油橄榄缺钾病 主要症状:叶片呈浅绿色,尖端和边缘出现棕色斑点,根系发育不良。 防治方法:适量钾肥使花芽增多,果实增大。按每生产100kg果实要吸收1kg钾来计算。在秋冬季和春季土壤施基肥时同时施入钾肥,或在生长期每隔7—10天叶面喷洒0.3%磷酸二氢钾液或草木灰浸出液2—3次。最正常叶片的含钾量是0.45—1.46%. (十二)油橄榄缺硼病 主要症状:植株根系发育不良,生长停滞,新芽变小枯萎,周围侧芽萌生,且呈病态,新梢不能抽出状,严重时成为枯枝;叶片尖端和上部出现灰绿色或黄色,与叶基部正常部分界限分明,叶肉肥厚发脆。缺硼还可使果实变形为猴脸果,严重时会落果导致大量减产。 防治方法:结合土壤施肥每株可施用50—100克的硼砂或在开花期前后、坐果期叶面喷洒0.3%—0.5%的硼砂水溶液1次。正常叶片含硼量是19—33ppm。 (十三)油橄榄缺钙病 主要症状:初期顶芽、幼叶呈淡绿色,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,发黄,扩散,新梢顶枯落叶,植株矮化。 防治方法:每生产100kg果实需要0.4kg钙。在秋冬季和春季土壤施用适量生石灰。 二、主要虫害 (一)金龟类 主要症状:成虫啃食叶片成网状及为害嫩梢、花和幼果,咬坏大量花序,影响当年产量,致使树势减弱,生长停滞,进而又影响到第二年的开花结果。幼虫(蛴螬)咬食嫩茎或根系导致苗木立枯死亡。从4月中旬至9月都有发生,危害盛期为5—6月。 防治方法:1、冬耕深翻,消灭越冬幼虫。2、幼虫用90%敌百虫或50%辛硫磷乳油1000液灌注苗木根部杀死;或用5%敌百虫粉剂(12.5—25克/株)撒于树冠投影的树盘内,结合中耕、整地翻入土内毒杀。3、成虫大量发生时,可在树上喷施80%敌百虫粉剂800倍液或40%乐果乳油1000倍液。4、利用金龟子假死习性,人工震击树干,使其落地而后集中消灭。幼树效果好;利用金龟子成虫趋光性强的习性,晚上用电灯、黑光灯诱杀成虫。 (二)天牛类 主要症状:成虫取食嫩枝、树皮;幼虫蛀食枝干及根颈。被害树体部位脓肿膨胀,外溢树液、木屑和虫粪。而树体内部则被咬啃穿凿孔道,以致伤口又引发出其他病害,导致植株生长受抑,长势日衰,易受风折或整株死亡。一般2—3年发生一代,成虫于5—6月出现在树干和较粗的枝条上啃咬危害,并产卵其中。6—7月份孵化成幼虫即开始危害。 防治方法:1、加强经营管理,及时剪除病枝烧毁。2、春季(3—4月)用白涂剂(硫磺粉1kg、石灰10kg、水40kg拌成浆液)刷白涂干,防止成虫产卵。3、夏季(5—6月)要经常检查,天牛产卵部位低,且痕迹明显,可及时刮除或钩出树皮上月牙形刻槽中的虫卵及初孵幼虫消灭,刮后用石硫合剂涂伤口,防止感染。4、6—7月是天牛卵盛期,发现有虫粪排出,可用铁丝从孔外钩杀,或用绵球蘸药剂堵塞虫孔,或用兽用注射器注入乐果原液到虫孔,外用黏泥封闭孔口毒杀。或采用白僵菌黏膏进行涂孔防治。5、5—6月间人工捕杀成虫。6、保护利用天敌。如啄木鸟、管氏肿腿蜂、花绒坚甲等。 (三)木蠹蛾类 主要症状:幼龄虫钻食嫩梢小枝,使枝叶枯萎,中、老龄幼虫钻蛀主干、主根;虫道中空,破坏木质部,重则引起整株枯死或风折,轻则新枝不长、老枝萎缩、树干畸形,形成“小老头林” 防治方法:1、加强抚育管理,促进提早郁闭。冬季剪除被害枝条烧毁,杀死越冬幼虫。2、利用灯光及工人合成性诱剂,辅以工人诱杀成虫。3、平时多检查,用铁丝钩杀幼虫和人工摘卵、刮卵,清除蛹。4、化学药剂防治。在幼虫入枝干危害前,喷洒40%乐果乳油1000—1500倍液;在幼虫初 蛀入时用2000—3000倍的溴氰菊酯水溶液进行喷雾杀卵和低龄幼虫;用绵花蘸敌敌畏原液或毒签塞孔毒杀幼虫;用僵菌液(含孢量5—10亿/ml)喷注、喷雾、注射、塞孔;用白僵菌黏膏进行涂虫孔防治。5、保护利用天敌。如白僵菌、线虫等。 (四)蚧类 主要症状:害虫依附于叶背,叶芽、嫩梢上吸汁,使叶色变黄,枝梢枯萎,引起落叶、落果,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。同时诱发煤污病。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此病。以4—8月份危害最重。 防治方法:1、加强综合栽培管理措施,排水防涝,增施肥料,合理修剪,使树冠通风透光,植株生长健壮。2、药剂防治。在蚧类每年初次孵化期(4月上旬至6月上旬),用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马拉松乳油500倍液或松碱合剂(松香6份、烧碱4份、水20份)18—20倍液喷洒2—3次,每隔10天1次。3、蚧类虫害发生后,喷施石硫合剂波美0.1—0.2度防治一、二龄幼虫(5月底至6月上旬),或用40%氧化乐果乳油600—1000倍液或90%敌百虫500—1000倍液喷洒,可同时防治煤污病。坐果前后用0.2%甲基1605与0.4%代森锌混合液喷洒。4、保护和放养瓢虫、短腹小蜂等天敌昆虫。 (五)蝽类 主要症状:以麻皮蝽危害为主。成虫若虫吸食叶片、嫩枝,果实汁液,引起枝叶变黄枯萎,提早落叶、落果。10—11月危害最重。 防治方法:1、若虫期可喷施90%敌百虫或40%氧化乐果1500—2000倍液。2、抚育期随时摘除有卵块的树叶,处理卵块。若虫有假死现象,可用容器搜集杀死。3、利用寄生蜂消灭卵块。利用大山雀等天敌防治成虫。
|